文旅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街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随着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单纯的业态内容已不够吸引眼球,能拍照打卡、深度互动、引发情感共鸣的体验业态才是“流量密码”。2025 年,哪些业态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街区引流的关键呢?本文总结了文旅街区六个引流业态,并从业态解析、运营策略两大维度深入解析。
01
夜间经济与夜游项目
业态解析:夜间经济和夜游项目通过延长文旅街区的营业时间和丰富夜间活动,吸引游客在夜间前来消费和体验。这种业态不仅能够提升文旅街区的经济效益,还能为城市增添夜间的活力和魅力。
运营策略:2025年,夜间经济和夜游项目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和特色化。灯光秀、夜间市集、夜间演出等将成为新的趋势。因此文旅街区应积极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夜游产品,定期举办夜间活动,保持游客的新鲜感。同时,积极引入创新灯光设计,打造独特的夜间氛围。
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的古诗词街,是江南宋城文化与现代文旅融合的典范。这条街以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为文化灵魂,通过“诗词光影秀”将唐诗宋词悬浮于半空,夜幕降临时,诗句与古建筑、灯笼交相辉映,营造出“一步一诗,满街星河”的沉浸式体验。街区以宋代古城墙、军门楼为背景,结合《郁孤台法帖》投影、《爱莲说》水幕等数字化项目,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感受千年文脉。苏轼、文天祥等历代文人的咏郁孤台诗作,与客家采茶戏、非遗文创等业态交织,形成“诗词+非遗+夜游”的独特模式。作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古诗词街日均客流超2万人次,既保留了“郁然孤峙”的历史厚重感,又以创新表达让宋词文化“活”在当下,成为赣州“活态宋城博物馆”的核心文化地标。
图片来源:赣游一卡通公众号
02
沉浸式戏剧演艺类项目
业态解析:沉浸式戏剧演艺类业态是指通过舞台表演形式为观众提供文化娱乐体验的商业形态。这类业态以其独特的互动体验和娱乐模式,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消费者在街区的停留时间,为文旅街区注入活力。
运营策略:在文旅街区中,可以设立小剧场、露天舞台等演艺场所,邀请专业演艺团队进行表演。同时,还可以结合街区特色和文化元素,创作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演艺作品,如地方戏曲、民间歌舞等,让游客在欣赏演艺的同时,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临川四梦”为核心IP,文昌里打造了全国首个戏曲文化沉浸式街区。中国戏曲博物馆、汤显祖研究中心、万寿宫古戏台相继落成,以戏为魂,古老的戏曲在街头巷尾重新响起。今年“五一”假期,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接待量达65.8万人次。再往前看,2025年春节期间,文昌里以72.2万人次的客流量,创造了这条流量曲线的“峰值”。
03
美食餐饮类文化体验项目
业态解析:美食餐饮是文旅街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和餐饮服务,可以满足游客的味蕾需求,同时传播地方饮食文化。
运营策略:在文旅街区中,可以设立各类特色小吃、饮品等场所,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市集。同时,还要结合街区特色和文化元素进行装饰和设计,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氛围。
成都宽窄巷子,部分餐厅将熊猫元素、川剧脸谱融入菜品造型与餐厅装饰,推出熊猫造型的糕点、脸谱样式的披萨等特色菜品。不仅如此,从餐具到菜单设计,都传递着地域文化内涵。饮品方面,带有地方标志性图案的冰淇淋、印着诗词的特色茶饮也备受欢迎。
04
非遗民俗体验类项目
业态解析:非遗民俗是文旅街区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展示和传承非遗民俗文化,可以吸引大量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游客。比如,2025年春节期间,天津市各大文旅街区纷纷推出非遗民俗体验活动,如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等非遗项目的展示和制作体验,以及庙会、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活动的表演和互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打卡。
运营策略:在文旅街区中,可以设立非遗民俗展示馆、传习所等,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和教学,让游客了解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结合街区特色,开发一系列非遗民俗主题文创产品,如手工艺品、纪念品等,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在永庆坊非遗街区,街口摆了十来面展板,饼印、广绣、剪纸等非遗课程引人驻足,游客预约后便可动手体验一堂地地道道的非遗课。如今,这个非遗街区已有12家非遗大师工作室。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数据显示,经过城市微改造和文化赋能,永庆坊2024年客流量超过2000万人次,商户数量从2016年的36家增加到130多家,物业出租率超过98%,2024年街区营业额超2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05
研学旅游类项目
业态解析:研学旅游是文旅街区吸引家庭游客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提供具有教育意义的旅游产品和活动,可以满足家庭游客的亲子教育和休闲娱乐需求。如,天津市各大文旅街区纷纷推出了亲子研学旅游产品,如博物馆研学游、历史文化遗址探访等。
运营策略:在文旅街区中,可以设立研学基地或营地,提供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的旅游产品和活动。这些产品和活动不仅要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还要结合街区特色和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和实施。同时,还可以邀请专业研学导师进行现场指导和教学,提升研学旅游的质量和效果。
长安十二时辰推出趣味与历史完美融合的研学课程。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穿越至千年前的长安街头,在“可知、可感、可触摸、可品鉴”的多维唐文化体验中,全方位、多维度地体验盛唐时期的建筑艺术、服饰风尚、文艺生活和社会风俗,倾听历史的声音,感知那个时代的韵味和奇幻色彩。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06
体育运动类项目
业态解析:2024年3月,体育总局、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的通知》,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结合运动项目特点将体育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与景区、街区、商圈融为一体。体育运动类业态涵盖了从室内到室外的多种运动项目,旨在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娱乐和社交的需求。这些项目不仅包括了传统的球类运动、游泳、健身等,还涵盖了新兴且富有挑战性的极限运动、户外运动等。
运营策略:在文旅街区中,可以打造“体育 + 旅游 + 文化” 融合模式,引入兴许运动类业态以及运动装备专卖店,延伸文旅体育产业链。同时积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提升街区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感受体育魅力。
2024年6月,第二届CYBA朝阳篮球联赛在北京新晋潮流地标朝外UIC街区——东岳庙文化广场活力开幕。比赛场地采用“2+3”的形式,“2”为开幕式场地东岳庙文化广场和闭幕式场地,“3”为3片小组赛及交叉淘汰赛场地,分别是北部赛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篮球场、东部赛区常营体育公园篮球场、南部赛区周家庄村文化体育公园。这些场地或在公园,或靠近商圈、社区,更加开放和接近市民群众。赛事期间还开展设置摄影展、联赛夜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赛事周边活动,以赛为“媒”探索“体育+文旅+商业”融合新路径。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