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文旅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单:32.85亿人次出游,旅游花费突破3.15万亿元,创下近年新高。数字背后是居民出行意愿的回暖、文旅需求的释放,也是产业进入新增长周期的信号。暑期热潮更将消费动能推向新高:避暑游的火爆、新业态的崛起与夜经济的点亮,共同勾勒出文旅消费升级的新图景。
01
数据开门红:出游意愿强劲,消费潜力释放
2025年上半年,中国旅游市场迎来强势复苏。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旅游花费突破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城镇居民出游人次24.52亿,同比增长17.5%;农村居民出游人次8.33亿,同比增长30.6%,出游花费0.55万亿元,同比增长30.1%。这标志着居民出行意愿的全面回暖,也预示着文旅产业正在步入新的增长周期。
贵阳甲秀楼|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民参与度再创新高:32.85 亿人次相当于全国每人平均出游 2.3 次,其中农村居民出游人次同比增长 30.6%,增速是城镇居民的 1.75 倍。这意味着乡村振兴战略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活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体验(如农事体验、赏花游)正吸引越来越多城镇游客“反向出游”。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其中二季度贡献率为52.3%,较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均有提升。文旅消费作为服务消费的重要支柱,其火热态势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支撑。
02
避暑游升级:传统目的地与新玩法并进
暑期来临,避暑游成为绝对主流。飞猪数据显示,乌鲁木齐、昆明、贵阳、哈尔滨、沈阳、西宁、呼和浩特等清凉目的地热度居高不下。
在新疆伊犁那拉提旅游风景区,游客们“推窗看天山,出门是草原”,沉醉于“伊犁蓝”的壮美与冬不拉的悠扬;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雨卜村,清澈的溪水成为游客戏水消暑的乐园。
游客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雨卜村戏水消暑|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文化和旅游部加强了对热门景区的客流疏导和服务保障,对70家热门景区实施提级指导,优化预约流程,确保游客体验。同时,针对酷暑天气,“室内玩雪”等反季体验异军突起。广州热雪奇迹、长沙湘江欢乐城欢乐雪域等室内冰雪乐园预订量同比翻番,室内冲浪、攀岩等新业态搜索热度环比激增逾10倍。
长沙湘江欢乐城欢乐雪域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03
业态创新:沉浸式体验与年轻化破圈
为抓住暑期“学生游”高峰,各地文旅积极拥抱新潮文化,打造沉浸式体验。在江苏苏州,文旅部门与游戏《王者荣耀》深度联动,推出“东吴少年游,荣耀聚苏州”主题的“夏日农友会”,将游戏IP与城市特色融合,创造了“游戏+文化+场景+消费”的创新模式,快速聚集年轻客流。
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活动,也成为吸引年轻游客和二次元爱好者的重要平台,扮装拍照、互动体验等环节人气火爆。
文化和旅游部也同步加强市场秩序监管,重点监测亲子游、研学游产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并提示游客关注汛期安全,合理规划行程。
上海2025年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04
夜经济点亮:从“亮起来”到“活起来”
夜幕降临,文旅消费的活力在夜色中延续并升级。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夜间出游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约20%。“夜上黄鹤楼”灯光秀、大唐不夜城、乌镇西栅夜游、黄果树瀑布夜游等项目持续火热。
夜经济形态日益多元,摆脱了单一餐饮模式:
· 沈阳浑河夜航画舫流光溢彩,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水上夜明珠”,夜航上座率已超日航。岸上配套的“浑河外滩市集”形成消费闭环。
· 长沙的小剧场话剧、脱口秀演出人气火爆,“白天逛景点,晚上看小剧”成为新潮流。
· 重庆用5000架无人机编队表演点亮夏夜,创意画面拉满氛围,带火周边消费。
· 开封万岁山景区通过非遗打铁花、古风巡游等特色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武侠豪情。
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无人机表演|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各地积极优化夜间环境:浙江延长公交、减免停车费;上海在外滩、南京路等热门区域加强警力疏导;江苏优化夜间维权服务。专家指出,夜经济正从夜市向夜间经济商圈、消费集聚区升级,衍生出更多“产品+场景+文化”的融合消费场景,为文旅增长注入新动能。
05
政策持续加力:夯实基础,优化供给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8月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下一步将着力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聚焦文化旅游体育赛事及养老医疗托育,推动地方有序减少消费限制;同时持续优化消费供给,积极培育国货“潮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消费,完善充电桩、商贸物流等基础设施,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
商务部也表示,将持续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指导各地结合暑期特色,创新优化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促进夏日消费持续升温。
结语
32.85亿人次与3.15万亿消费的背后,是中国文旅市场强劲的复苏动能和巨大的升级潜力。避暑游的火爆、沉浸式体验的创新、夜经济的繁荣以及政策的持续护航,共同构成了2025年文旅消费的“热力图”。随着优质供给不断“上新”和消费环境的持续优化,中国文旅产业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韧性。
文章来源:石家庄民宿服务协会、中国旅游报、新华社、绿维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