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等巨头疯狂跨界背后,文旅正在重塑一切商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文旅,如泡泡玛特、新东方、爱奇艺、蒙牛等等,这些企业本身并非传统旅游从业者,却纷纷投身到文旅领域,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因为文旅思维已成为激活存量用户、延展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引擎。企业开始意识到,旅游不只是目的地经济,更是将线上流量与内容IP高效落地线下、实现深度转化的核心桥梁。正因此,文旅思维正在重塑商业的价值链,成为各行各业竞相拥抱的新范式。

文旅思维的底层逻辑

什么是文旅思维?上一次一个“行业+思维”的组词流行还是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代,我们言必称“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几乎重构了当时的一切商业模式。如今文旅也是一样,文旅行业为现代商业实践带来了崭新的思维范式。人们意识到,真正能够穿透流量焦虑和消费同质化的关键,正是将“文旅运营方式”合理地植入到商业模式中,更加注重体验、内容、流量、场景和转化。文旅是线上流量的最佳线下延伸。

《唐宫乐宴》

笔者无意给文旅思维下一个严格的定义,但笔者看来,文旅思维是一种以“内容驱动、场景创新、体验至上、生态协同”为核心的商业思维方式。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化和旅游行业,而是强调如何通过内容创意、空间设计和情感共鸣,激发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将线上流量有效引导并转化为线下体验和实际消费。文旅思维着重于打造有故事、有温度、有社交属性的消费场景,让用户在参与和沉浸中与品牌、产品建立更紧密的连接,从而延长消费生命周期、提升品牌影响力,并实现多元业态之间的资源协同。总而言之,文旅思维有以下显著特点:

  • 内容驱动、体验为王:通过场景、互动、服务创新创造优质体验。

  • 讲故事与情感链接:以有温度、有共鸣的叙事方式,激发用户情感参与和品牌认同。

  • 流量引爆与精准转化:空间仪式感、打卡属性、社群互动三位一体,将线上流量落地为高转化消费场景。

  • 生态与协作运营:单点爆款未必长久,复合生态、长期用户运营更为关键。

  • 线上线下延伸融合:让线上热度在实景空间完成情感和商业闭环。

北京大吉巷"合院式街区"

文旅思维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捕捉到了当代消费的本质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产品购买,而是追求更丰富的体验、更深层的情感共鸣和更有仪式感的生活方式。它不仅帮助企业突破流量瓶颈,提升转化率和品牌黏性,更为商业空间注入了叙事与活力,在体验经济时代下重塑了人与商业、人与空间的关系。所以,它正在成为未来所有行业不可或缺的底层方法论。

文旅思维的应用:成功与反思并存——典型案例剖析

泡泡玛特:IP生态与乐园实验的“双驱动”

泡泡玛特最成功之处,是将线上的IP粉丝热度,真正转化为门店、快闪和乐园的线下朝圣流量。它用空间设计和IP叙事构建品牌文化,门店和主题乐园成为城市新的“目的地”,实现了线上引爆与线下体验深度转化。但泡泡玛特也面临保持IP创新、用户粘性和持续转化的挑战,这需要组织有更多的文旅式内容策划能力与社群共创生态。

泡泡玛特城市乐园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用IP化和社交化重塑动物园活力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近年来成为现象级网红打卡地,其成功秘诀在于用新一代文旅思维“重写”城市动物园的运营路径。动物园团队不仅深度挖掘动物个人IP,打造了麒麟、猩猩等“顶流动物”,并通过拟人化叙事、动物日记、4D导览等手段,持续输出高情感价值内容,频频登上社交热搜。同时,动物园积极创造交互式体验,如夜宿动物园、自主导览、市集互动等,丰富了场景内容,提高了游客的趣味参与度和复购意愿。红山动物园的案例证明,即便是“传统业态”,只要注入内容创新与社交运营基因,也可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和商业转化潜力。这真正体现了文旅思维“内容驱动、场景创新、情感连接”的底层逻辑,为整个行业的变革提供了生动样本。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

阿那亚:生活方式化的精神文旅引领者

阿那亚成功的关键,是将地产项目“景区化、节庆化、社群化”,持续输出音乐节、戏剧节、生活节等高品质内容,让线上稀缺性话题自然导流至线下,形成情感认同、口碑爆发与复购的闭环。它证明,文旅思维并非只关乎流量制造,更关乎生活方式创新与精神消费需求的满足。

图片

阿那亚

茑屋书店中国:复合空间的日常化迭代

茑屋书店进入中国后,模糊了“零售空间”与“微度假地标”的界限。它通过书、咖啡、文创、展览叠加运营,把空间体验、社交打卡和高频线下活动融合,同时紧抓线上内容传播,将线上种草引导为线下高黏性客流,实现了文旅思维下的小型而高效场景创新。

图片

茑屋书店

teamLab无界美术馆:沉浸式艺术的可持续转化

teamLab用数字艺术与空间体验,创造了持续可打卡、可讨论、可迭代的沉浸场景,极大延长了内容生命周期。它证明了文旅思维不只是制造一时爆点,更要具备内容IP力和互动创新力,才能维持流量和转化的长尾效应。

teamLab无界美术馆

失败与困境的“文旅爆款”:警示与启示

以超级文和友为例,最初靠老街文化和多业态复合场景火爆一时,成为城市流量地标。但同质化、运营压力大、创新乏力导致部分门店热度逐步下滑。它的经历提醒所有企业,文旅思维的终局不是制造景点和流量,而在于持之以恒的内容创新、生态运营和真实用户价值的持续提升。

超级文和友

结语:理性文旅思维,是未来商业的成长底座

互联网流量红利消散,文旅思维让品牌学会用线上内容撬动线下体验,用体验打造长期口碑,用内容和社群构筑生态壁垒。它不是万能钥匙,但为新时代的商业演进打开了生态联动、体验升级与流量转化的新通道。

拥抱文旅思维,必须敬畏真实用户的感受与价值。用爆款思维短暂引爆不难,持续创造内容、优化场景、升级体验并连接用户情感,才是“商业+文旅”模式持续成长的核心。未来,谁拥有理性且持续进化的文旅思维,谁就能在商业变革的大浪潮中立于潮头。

(作者 | 杨艾合)

*文章为光网号的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举报
展开阅读全文
0
赞赏
广告
{{moduleName}}
{{moduleName}}
{{item.NickName==''?item.UserCode:item.NickName}}
{{item.Like_quantity}}
{{item.Comment_content}}
{{formatDate(item.Addtime,"yyyy/MM/dd")}}·
回复
删除
{{item.NickName==''?item.UserCode:item.NickName}}: {{item.ReplyContent}}
查看全部{{item.ReplyNumber}}回复
暂无信息 快来说两句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