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龄化浪潮成为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当银发经济被写入国家战略规划,一个蕴含无限可能的新市场正在加速成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突破3亿,占总人口比重超20%,老年群体对品质生活的渴求正催生一个万亿级市场。在此背景下,康养旅居——这一融合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与在地居住的新产业,成为激活银发经济的关键支点。
01
解锁“老顽童”的快乐密码
游客在晋城游玩 晋城市委新闻中心供图
“这里真是一个特别宜居、宜养、宜游的地方。”走进山西晋城的游人,都会对这里的人文和山水赞不绝口。
晋城是中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的永久会址,被联合国老龄所授予“世界康养示范城市”。近年来,晋城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将银发经济与文旅康养业态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医疗康复、社区颐养、文化润养、旅居度假、森林康养、运动康养、研学康养、乡村田园等康养模式,不断满足银发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康养需求。
今年上半年,阳城县迎来了一支“银发康养研学团”,上千名精神矍铄的老人分批次陆续抵达,开启一场“千人康养研学游”之旅。
“这城墙构造太神奇了!”银发游客们漫步在“铜墙铁壁”的砥洎城内,有的拿手机不停拍摄,有的与远方的家人朋友通过视频分享所见所闻。游古堡、赏民俗、看非遗、观美景,丰富的研学旅游项目深深吸引着这群“老顽童”。
“我们期待通过‘康养+研学’的模式,为游客打造身心和人文疗养的双重体验。”“千人康养研学游”活动的组织方之一晋城市宸咏基团康养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勇钢说。
据了解,阳城县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廉洁文化、古堡民居、绿色生态等多元资源,构建起“六色”主题研学课程体系,并推出覆盖全域的“七彩”精品研学线路。
“‘千人康养研学游’活动是我们首次尝试大规模开拓银发康养研学旅游市场。在此之前,阳城的研学旅游客群以青少年为主,之后将逐步开启老少咸宜的‘全龄时代’。”活动的另一家组织方阳城文旅集团负责人表示。
在泽州县,整合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文化体验等多元功能的康养旅居项目发展前景向好。大阳古镇的阳阿清居吸引了不少“候鸟老人”来此旅居康养。他们清晨在祠堂前打太极;下午在阳阿书局阅读静心,或是找坐堂的老中医根据节气开张养生茶的方子;晚上在古镇内看一场绚烂的打铁花,生活别提多惬意了。
“我们将村里闲置的老院落整合利用起来,目前共有54间房、120个床位,为110名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阳阿清居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体验好坏决定了能否留住游客。我们配备了充足的工作人员,就是想把细节做到位,为旅居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让他们在旅居地也能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从“单一观光”到“复合体验”,旅居度假的康养模式为银发康养带来了新思路。今年6月,“大阳古镇—阳阿清居”康养旅居民宿基地入选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的2025年首批康养旅居基地名单。
据了解,为了发展老年康养产业,晋城将康养旅居目的地、周边景区、交通枢纽、医疗机构等联动起来,针对银发群体推出跨区域康养旅居线路。
高平市依托神农炎帝文化、“脉学之祖”王叔和中医药文化,在釜山村建立神农药食同源中医治疗康养基地,推动中药材种植与现代康养服务融合,构建集生态、医疗、文化等于一体的康养生态。
太行叔和康养中心在养老服务主业的基础上,积极与上海、河南、海南等地旅居资源对接,推出康养文化游特色线路,通过文旅资源赋能康养产业,探索“银发经济+文旅融合”的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生活服务。
如今,晋城4A级以上景区、文化场馆实现无障碍通道全覆盖,无障碍接驳专线、轮椅等成为景区标配;皇城相府景区将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信息进行了详细标注,让老年人轻松规划行程;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设置了适老化观景平台,文化驿站配备了轮椅、应急药品;全市重点景区实行65岁以上老人优先通道制度……
坐拥绿水青山,晋城将“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写入城市发展战略。作为细分市场的银发康养风头正劲。(本报记者 朱 萌/文)
02
银发旅游专列跑出加速度
银发旅游专列上充满欢声笑语 延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7月初,在四川成都站熙熙攘攘的月台旁,“银龄乐游 鲜到延边”的红色条幅随风飘动,900多名老年游客带着满满的期待,踏上了驶向吉林延边州的银发旅游专列。
4天后的延吉西站,迎接这些老年游客的,是延吉市文化馆演员极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延边巴适得板(成都方言:意为‘非常好’)!我一直想来这里走走看看、尝尝特色美食,这个愿望总算实现了。”游客施碧霞激动地说:“一下车,浓郁的延边风情就扑面而来,这趟旅行肯定会非常棒。我要把这里的美食、美景‘一网打尽’。”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攀升,银发经济正成为拉动内需、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延边旅游持续火爆,对老年游客释放出强劲的吸引力。延边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州民政局积极推动银发旅游专列项目,并于7月初迎来了首列从成都到延边的银发旅游专列。
接下来的行程里,老人们的体验丰富且从容。在延边博物馆,他们跟着讲解员探寻文物背后的历史;在延吉“网红”弹幕墙前,大家排着队拍照留念;在中国朝鲜族民俗园,老人们换上朝鲜族服装,跟着工作人员学跳民族舞,沉浸式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登上长白山,俯瞰壮丽山河,美景尽收眼底。每一处景点、每一项体验,都贴合老年人的节奏,让他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感受延边的独特魅力。
为了让老年游客安心出行,延边在服务细节上可谓下足了功夫。专列内配备适老化座椅,过道宽敞且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老人行动;专业医护人员全程跟车,为老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急救药品与常用药物一应俱全。游玩行程特意避开高温时段,景区内增设休息亭与应急医疗点,餐厅还准备了软糯易咀嚼的朝鲜族美食,贴心的安排、细致入微的服务,收获一众老人的好评。
7月,来自湖北、江苏、浙江、江西、四川、青海、贵州、重庆、上海等地的22列银发旅游专列相继抵达延边,搭载约1.5万名老年游客。预计全年将吸引近3万人次的老年游客前来延边旅游。
在延边,银发旅游专列串联起了全州的康养资源,成为推动老年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延边康养项目建设成果显著。圣水龙山国际康养新城打造“旅居养老、健康管理、医疗康复、文化娱乐、餐饮服务、管家照护”六位一体的综合运营场景,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康养与学习生活选择。正在建设的琵岩山龙门养心客栈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0.14万平方米,项目瞄准银发经济,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还为南方游客到延边避暑、度假提供优质、经济的游玩场所,为旅居康养者打造“诗和远方”。
为了引来更多老年群体,延边在宣传推广上精准发力。线上,通过短视频平台、旅游网站展现长白山的壮丽风光、朝鲜族的民俗风情和完善的康养设施,吸引潜在客群关注。线下,通过举办旅游推介会、参加行业展会等方式展示延边康养旅游资源。
如今,延边正借助银发旅游专列的东风,将旅游流量转化为经济“留量”,从旅游线路设计到康养设施建设,从医疗保障到宣传推广,延边的老年康养产业链日趋完善。
当夕阳洒在延吉的街道上,结束了一天行程的老人们,坐在酒店的院子里分享照片。对他们来说,这趟延边之旅是一次舒心的体验;对延边来说,这是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这里不仅有美景与温情,更有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本报记者 程俣薇/文)
03
康养旅游让银发群体“老有所依”
菏泽市巨野县针对老年游客推出“学画农民画”康养体验课程 苏 锐 摄
7月24日,山东省日照市浮来青旅游度假区内,年过七旬的江西游客郝英娣正在和几位老友体验日照绿茶炒制技艺。一口大锅内,绿色的茶叶被一捧捧地扬起,又如雪花一般落到锅底。跟随炒茶师傅的示范,大家还不时调整炒锅的温度,以实现最佳的炒制效果。
“我们江西出产婺源绿茶,但口感跟日照绿茶不同。”郝英娣一边炒茶一边向记者介绍,她随一个康养旅游团来到日照市,没想到浮来青旅游度假区这么凉快,而且还有很多手工艺民俗项目让大家体验。
浮来青旅游度假区位于日照市莒县县城南24公里,是在3000余亩有机茶园基础上打造的一处集品茗养生、康养度假、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浮来青旅游度假区项目负责人介绍,度假区建在环境优美的马坡岭上,四周松柏茶树环绕,形成了独特的茶园小气候。园内空气清新,氧离子含量极高,是一个难得的天然氧吧。2020年,浮来青旅游度假区入选首批“山东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山东是人口大省,老年群体占比较高,发展银发康养旅游潜力巨大。过去几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行动,探索发展“健康养老+康养文旅”的新模式。
山东各地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培育高品质康养旅游度假区,开发推广一批具有山东特色、注重老年人体验的康养打卡地和旅游路线。同时,推动健康养生、康复疗养与老年旅游深度融合,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提升老年群体的旅游体验。
什么样的产品能够吸引当下的老年人?近些年,山东多地瞄准银发旅游市场,组建专门的调研团队,纷纷加码齐鲁康养文旅新地标建设。
有的地市在乡村开发建设一批集种植、观光、采摘、拓展、度假、调理等为一体的“本草拾趣园”和“岐黄养生谷”,有的地市则在城市升级改造一批融入养生保健服务的“养生保健一条街”和“药膳街区”,满足老年群体康养旅游需求。
烟台市南山养生谷小镇进入暑期后,酒店民宿一房难求。来自聊城市的客人谢宗涛告诉记者,他带着老人与孩子前来小镇入住,需要提前一周订房。选择南山养生谷小镇,看中的是这里能够给老人带来比较贴心的体验,而且也有适合孩子玩的项目,各个群体都能照顾到。
据了解,南山养生谷小镇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综合化产品体系和接待服务体系,近些年陆续开展运动康养休闲项目、中老年健身表演比赛活动。如今,小镇成功打造了南山国际长寿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品牌。
今年4月,2025山东养老服务消费提振年暨“鲁焕春欣”康养文旅消费季启动,策划开展“百家养老机构试住周”“养老服务消费进社区”“老年研学游”“老年精品游”等特色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可感、可及的多元服务。
根据山东省民政厅统计数据,山东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老龄化进程较快。着力优化养老服务消费,加快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群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服务需求。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梁开诚介绍,将联动文旅等部门,继续培育康养类型的高品质旅游度假项目,开发推广一批具有山东特色、注重老年人体验的康养旅游路线。同时,针对老年人的健身需求,推广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体育运动,发展面向老年人群的体医融合服务。(本报记者 苏 锐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