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同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尽快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做深做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助力稳企业稳经济。
这些重磅金融政策的密集发布,对于稳市场稳预期具有重大支持作用。而对于广大文旅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文旅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将起到什么样的支撑作用,我们第一时间咨询了业内相关人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研究员魏翔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一揽子货币政策对文旅行业、文旅企业的影响主要在规模、预期、结构三个方面。
从规模上看,本次从政策利率到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在范围和深度上较之以往都有加强,几乎囊括了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文旅行业作为服务业排头兵,将较早承接此次大规模金融增量政策带来的低成本融资外溢效应,行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从预期上来看,此次降准降息超出了社会预期,将大大提振市场信心。这种超预期效果很有可能通过两个渠道或通道释放:一是文旅行业目前已成为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的重要落地场景,科技制造业所受到到货币增量收益也将大大带动文旅行业;二是康养经济、疗愈经济和文旅产业具有天然纽带,从这个角度来看,文旅行业不仅能够承接服务消费带来的货币增量,还能够通过发展生活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承接和吸收这一次的货币增量。
从结构上来看,以往的再贷款政策主要倾向于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但是此次,非常重要的是政策向包括养老行业在内的服务行业倾斜,这对文旅行业是重要利好。其中一个关注焦点是文旅领域的数字资产企业,以往数字资产通过文旅企业融资存在一定难度,但此次增量政策的出台,在这个方面可能会打开新的窗口,中小微文旅企业应加强与科技的深度结合,在政策的引导下,寻找发展新的突破口。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表示,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实施的降准降息政策为文旅行业带来多维度利好,精准契合其产业特点与发展需求。
对文旅中小微企业而言,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的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直接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叠加政策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推动贷款利率下行,降低景区开发、设备更新、民宿升级、文化体验项目等领域的融资成本,增强企业资金周转能力。
结构性政策工具如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旅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特别是乡村旅游、非遗传承等特色项目,可借助定向资金支持实现提质扩容。
此外,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提升至8000亿元,将为智慧景区、沉浸式体验等文旅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加速业态创新。
这些利好金融政策的发布也将大力促进消费与投资,进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宋洋洋认为,政策利率下行带动个人消费信贷利率下降,叠加公积金贷款利率调降,将进一步释放居民文旅消费潜力;市场流动性充裕推动文旅产品供给多元化,如文化演出、特色民宿、主题街区等高品质服务供给增加,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同时,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的设立,将深化康养旅游、银发旅游等新兴市场培育,拓展消费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