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劳动节假期延续了从元旦、春节到清明节的增长趋势,国内旅游出游人数、旅游花费、人均出游半径、目的地游憩距离、入出境旅游人次等主要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据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消息:劳动节假日五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旅游正在加速进入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需两旺
多地文旅晒出亮眼“成绩单”
今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长线游、周边游等持续火热,入境游也因入境政策优化、国际航班运力增加等因素而热度攀升。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了“五一”旅游市场的热度。途牛数据显示,打包旅游产品预订方面,自驾游热度增长尤为显著,出游人次同比增长近40%;交通住宿等单项旅游产品预订同比增长明显。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到店消费力强劲,大众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更加多元,住宿、家庭餐在平台上的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七成,酒店景区套餐团购订单量增长116%。“亲子游”“味蕾游”火爆,“新中式游”成为风向标。
图片来源:文旅北京
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创新旅游玩法,提升服务品质,打造多元丰富的文旅场景,为提振消费注入了新动力,进一步推动旅游经济繁荣发展。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北京市接待游客总量1790.8万人次,同比增长5.6%;实现旅游总花费209.8亿元,同比增长6.9%。
“五一”期间,天津市全面激活假日文旅市场活力,从天津市文旅局获悉,全市共接待游客1693.23万人次,游客花费149.52亿元。其中,本市游客731.45万人次,占比43.2%,外埠游客961.78万人次,占比56.8%;游客人均花费883.03元,同比增长1.8%。
综合移动和电信两家运营商手机信令大数据监测,2025年“五一”假期,浙江省累计全域旅游人数3114万人次,按可比口径(下同)同比增长13.7%,接待过夜游客1830.2万人次,同比增长10.5%,日均全域游客人数1304.6万人次,同比增长8.1%,全域旅游综合收入395.4亿元,同比增长17%。游客人均花费1270元,同比增长2.9%,创“五一”假期旅游抽样调查以来(2021年)同期历史新高。
据第三方测算,“五一”假期福建省累计接待游客近310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4.1%,游客旅游总花费246.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2%
根据手机信令大数据建模分析,整个“五一”假期,湖南省累计客流量2732.03万人次,同比增长47.72%,其中省外游客568.49万人次,占比为20.81%。根据银联商务大数据建模分析,全省游客人均每天花费611.53元,测算“五一”假期游客总花费231.99亿元,同比增长56.6%,其中外省游客总花费57.34亿元,同比增长1.67倍。
“五一”期间,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781.33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24.61%,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75.46%,较2024年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同比增长7.12个百分点。
据大数据测算,五一假期四川省共接待游客4365.28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235.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5%、11.13%。全省纳入统计的905家A级旅游景区五天累计接待游客3079.19万人次、门票收入33057.5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4.76%、13.46%。
据重庆市文化和旅游数据中心初步测算,“五一”期间,接待国内游客1858.31万人次,同比增长10.4%,国内游客花费151.71亿元,同比增长16.3%。全市重点监测的130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93.9万人次,同比增长20.15%。
融入烟火气、文化味、科技感
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今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在烟火气、文化味与科技感的深度融合中迸发全新活力。传统市集与非遗展演升腾人间烟火,国潮文创与沉浸式演出浸润文化底蕴,AR导览与智慧平台彰显科技赋能。多样化的旅游业态,创新的文旅体验,极大地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5月5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中路,游客们乘坐蓝花楹主题观光巴士,欣赏蓝花楹盛开景色(无人机照片)|图片来源:新华社
多样玩法让游客体验升级
“带全家来看《三峡千古情》,千年历史在眼前‘活’了过来。这不仅是看表演,更是给我家孩子的文化启蒙课。”来自安徽的刘先生假期在湖北省宜都市游玩,特意去三峡千古情景区感受荆楚风情。5月2日,应观众要求,《三峡千古情》一再加场,单日连演10场。这个“五一”假期,包括宋城演艺“千古情”系列演出在内的旅游演艺引爆多地文旅消费市场。
图片来源:宋城演艺
“五一”假期,各地推出多彩文化和旅游活动,极大丰富了游客的出游体验。在北京,276台1178场营业性演出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场场文化盛宴,从经典剧目到首演大戏,从万人演唱会到沉浸式演艺新空间,首都舞台展现了多元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在陕西延安,壶口瀑布的清瀑飞流奇观和红歌快闪活动,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黄河文化的魅力。在福建泉州,以“泉州有戏·艺起来”为主题推出的300多项活动和300多场非遗文艺展演,通过“世遗+非遗+戏曲+艺术+美食+文创”的方式,让游客全方位体验泉州的独特文化。在浙江宁波,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学”,通过场景创新和惠民让利举措,吸引游客超670万人次,其中,慈城古县城的“青春慈城游”活动,将灯光秀、非遗技艺与数字科技跨界融合,探索沉浸式体验新路径。在江苏苏州,“夏江南 尚苏州”文旅消费季推出1000余场精彩活动,文旅新地标如“苏州之眼”和苏州·未来科幻馆成为热门打卡地。在广西柳州,鱼峰歌圩山歌会会聚来自各地的山歌爱好者,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山歌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原始胡杨林凭借大漠戈壁自然景观与“伊吾四季胡杨唤醒计划”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成为这个“五一”假期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创新服务激发文旅消费
4月26日,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推动离境退税购物便利化,为“五一”假期入境游持续升温打下基础。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商店,新西兰游客法伊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成为该店履行离境退税新政策后的第一批入境消费者。“起退金额很低,特别适合给家人买伴手礼。”新政策将离境退税起退点降至200元,同时将现金退税限额提至2万元,促使北京多个退税商店销量增长,入境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文旅市场繁荣的背后,各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人性化、智慧化的服务彰显城市温度。北京各大演出场所通过优化购票流程、提供智慧导航等服务,确保观众能享受到舒适的观演体验。延安、泉州等地通过举办特色主题促消费活动和文创市集,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消费选择,还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等措施,让游客享受实实在在的优惠。
宁波文旅部门携手多家平台发放1290万元文旅消费券,覆盖全领域,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享受消费优惠。苏州则通过打造旅游特色驿站等举措,为游客提供集公共服务、轻食餐饮、打卡拍照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空间。伊吾原始胡杨林通过托马斯小火车和特色观光车等交通体验方式,串联起多个景点,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深入了解胡杨文化与景区历史。
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五一”期间推出了“幻城造梦生活节”主题活动,通过21场沉浸式戏剧、5场国内外优秀乐手演出和4晚节日限定焰火即兴表演,为游客提供丰富文旅体验。
幻城内,游客在观看演出|图片来源:廊坊都市报
携程构建了覆盖“住、行、游、娱”全链路的文旅促销体系,投入总价值超1亿元的折扣与优惠金额,并携手多地发放文旅消费券,涵盖酒店、机票、景区以及跟团游等多个消费场景。
文化赋能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文化赋能是今年“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热潮的重要推动力。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文化和旅游融合成为突出亮点,越来越多游客不仅要看山、看水,更要参加一些文化艺术相关的体验活动。那些融入烟火气、文化味和科技感的目的地,更容易引起游客的关注和到访。
从北京的经典剧目到延安的黄河文化,从泉州的世遗非遗到宁波的“青春科技+传统文化”,各地通过深挖文化内涵,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不仅满足了游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
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认为,消费者在精打细算的同时追求深度参与,尤其是对于非遗体验、场景化互动等文化体验有着强烈需求。这推动了文旅产品从“观光式”向“沉浸式”迭代,进一步激发了文旅市场的消费潜力。
“五一”假期,长线游、自驾游热度不减,中小城市及乡村旅游也凭借差异化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这显示出文旅市场正朝着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方向迈进。“‘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面貌。”戴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