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叠加,节日气氛浓厚,更多游客选择旅途中发现美好,为祖国庆生;同时,鉴于今年疫情造成很多消费需求被削减和抑制,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国内旅游市场得到了较大复苏。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国庆八天长假,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
其中,夜间旅游作为延长消费时间、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的重要形态,正成为各大城市竞相争抢的新赛道。黄鹤楼首次开放夜间游览、上海外滩上演新版浦江光影秀、夜游锦江串联国潮集市河灯祈福……各式各样的夜游产品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据驴妈妈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驴妈妈平台夜游相关产品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27%,灯光秀、夜游船、旅游演艺、非遗表演等夜间体验内容受广大游客青睐,夜游人次增幅大。
总体而言,本次国庆、中秋长假,夜游成为了最亮眼的一颗星,带动各地城市新消费。
福建:接待游客近4千万人次 夜游经济带动新消费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福建省文旅市场快速复苏,假日旅游消费热度持续。据测算,全省累计接待游客3928.45万人次,比上年国庆假日增长5.5%;实现旅游收入340.88亿元,比上年国庆假日增长10.2%。其中,文旅市场复苏的亮点之一是夜游经济带动新消费。
夜游闽江
长假期间,为丰富假日文旅市场,福建省各地纷纷加强夜间文化旅游产品供给,融入文创市集、夜游、夜娱、夜秀、美食、特色民宿等业态,成为假日旅游新亮点。许多文化场馆、特色美食街区和大型商圈推出夜间旅游活动,为游客端出了一桌“日夜都精彩”的文旅大餐。
福建省文旅厅所属的博物院、美术馆、民俗博物馆、非遗博览园等推出“博物馆之夜·美术馆之夜”活动,组织了一系列全新展览,并将每天开放时间延长到晚上9点,以进一步增加游客和市民的夜间文化体验,假日期间接待12.8万人次体验。
厦门上千座楼宇被璀璨的灯光点亮,开启了城市夜游新方式,无论是漫步湖畔,鹭江泛舟,还是夜间开放的图书馆、科技馆,都给游客带来与以往不同的度假感受,假期前7天鹭江夜游项目吸引游客约3万人次。
集美水舞秀
福州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围绕“筑梦中国古厝献礼”主题,推出“玩转古厝”国庆旅游攻略、“秋赏古厝”打卡活动等系列文化活动,激活坊巷文化旅游消费,假日期间三坊七巷接待人数超140万人次。
同时,全省各地纷纷开展秋夜赏非遗、秋夜赏民俗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假日文化产品供给和游客文旅体验。福州推出十大主题30条精品线路,及120多场线上线下文旅活动和70场文艺演出;厦门继续举办“中国厦门中秋旅游嘉年华”,以“中秋博饼”特色文化为核心内容,推出15项主题活动等。
湖北:19个特色夜游项目 日均接待游客26万余人次
今年国庆黄金周,湖北接待游客人数持续增长。据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今年国庆黄金周,夜游经济成为假日期间旅游市场新亮点,19个特色夜游项目,日均接待游客26万余人次。
湖北省文旅厅统计数据,10月1日至7日,纳入全省假日旅游监测的30家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7.11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05亿元。其中,全省大力发展夜游经济,各地推出的特色夜游项目19个,日接待夜场游客26万余人次。
长江灯光秀
如武汉市推出“致敬祖国”长江灯光秀,不仅有两岸多彩光影秀,江中还有巨大高科技画卷,伴着江水演绎“活”风景,吸引众多游客在长江两岸驻足观看。中秋夜当日,不少游客近距离打卡名楼伴明月美景,黄鹤楼首度开放夜游,璀璨的名楼邀请游客共同入画。
另外,宜昌市推出特色夜游项目16个,为国庆中秋假日旅游量身打造“针尖上的三峡”“漫步夷陵画中村”“岁末三峡风情游”三条非遗旅游线路;恩施州“夜游女儿城”“贡水无眠夜 仙山未了情”音乐晚会、“推豆腐 赏夜景 仙山贡水浪漫行”等特色夜游项目;各地还有昙华林光影节、唐城夜游活动、三国赤壁古战场纵情夜游嘉年华活动等均吸引大批游客前往。
“夜上黄鹤楼”黄鹤楼景区灯光秀 图片来源中新网
南宁:实现旅游消费29.81亿 夜经济点亮假日消费
10月1日至8日,南宁市共接待游客477.04万人次,接待量恢复至上年同期的87.33%;实现旅游消费29.81亿元,恢复至上年同期的86.23%。其中,接待广西区内游客291.23万人次,占比约为61.05%。最为火爆的是10月3日,当天南宁市共接待游客77.10万人次,同比增长5.36%;实现旅游总消费5.07亿元,同比增长6.75%。
“越夜越美丽!”从9月30日起,南宁市的城市地标楼宇建筑用绚丽的灯光秀庆祝国庆,每晚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出行聚餐,观赏城市夜景。
游客到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夜游 图片来源南宁发布
青秀山风景区除在白天推出丰收节活动外,还在东区打造了灯光长廊、时空隧道等20多种氛围灯组,不少市民举家夜游青秀山。“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每一栋建筑物上都飘扬着国旗,夜幕下游人如织。民生旅游码头邕江夜游也创新推出独弦琴声荡漾邕江的文化大餐,特色夜游点亮生活,增强游客体验感。
此外,百益·上河城、方特东盟神画夜场活动、亭子码头夜游等成为旅游新时尚。横县中华茉莉园新建景区大门、旅游栈道和灯光夜景也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观赏。
假期游客在“三街两巷”穿汉服体验“穿越” 图片来源南宁发布
江西:多彩夜经济点燃假日消费热情
据江西省商务厅透漏,“十一”长假,江西夜间旅游、文娱演出、聚餐娱乐等夜间消费活动丰富多彩,“夜经济”繁荣点燃了假日经济,持续释放市民群众的巨大消费潜能。据不完全统计,10月1日至4日,江西省累计举办各类夜间经济活动近千场次,参与商家超过1.2万家,夜间消费的人流量近1000万人次。
自9月19日江西省启动“多彩夜经济”活动以来,依托双节同庆的热潮,各地借助特色商业街区、商贸综合体及知名旅游景区等人流量聚集场合,持续推进夜间促销狂欢活动,吸引消费者广泛参与,营造出浓厚的消费氛围。南昌市组织夜间活动101场次,参与商家近1500家,夜市人流量186万人次;上饶市开展活动120场次,参与商家2100余家,夜市人流量200万人次;赣州市举办活动近150场次,参与商家700余家,夜市人流量达210万人次。
萍乡南正街 图片来源江西省商务厅
其中,各地坚持商旅文、食购娱等模式融合发展,特别是通过旅游景点、展览表演、饮食娱乐等与夜间经济消费区连通、互动,构建“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等多元的消费市场,不断创新和丰富夜间经济的供给,满足不同人群的“夜消费”需求。
新余市在仙女湖景区举办“2020仙女湖国庆中秋潮玩节”,创新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夜间文化旅游活动,包括奇幻仙女湖5D光影秀、螺丝龙虾美食节、银河露营会等,每晚吸引游客接近5000人次。鹰潭龙虎山景区推出的“赏花灯”“喝花酒”等系列夜间表演活动吸人眼球,推动上清古镇夜市人流量同比增加39%。
赣州市在郁孤台景区举办宋潮乐逍遥美食文化节,7大美食集群,15场大型演出,连续8天连番滚动,“十一”当日客流量突破4万人次。明月山风景区依托千古情景区和古井泉街特色街区,举办了泉街明月集市、泉街灯光秀等多彩的夜间经济活动,长假前三天共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5000余万元。
吉安庐陵老街 图片来源江西省商务厅
广东:多元夜游产品展现城市魅力
国庆中秋假期的8天时间里,广东全省共接待游客4998.0万人次,同比恢复81.2%(按可比口径,下同);旅游总收入356.7亿元,同比恢复68.6%。纳入监测的150家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327.6万人次,同比恢复79.1%。全省A级景区复工复产率达到94.6%。
广州上演灯光秀和无人机表演 图片来源南都
其中,广东省内文旅市场的产品供给不断优化,各地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场精彩持续。假日期间,乡村游、滨海休闲游成为新风尚。河源埔前陂角村、东源仙坑村乡村、江门新会石涧故事民宿入住率达90%以上;湛江市茂德公大观园、螺岗小镇、南极村民宿火爆,坡头阳光玫瑰生态园举办的中秋赏月祈福、“开往五彩花田的火车”、金沙湾滨海旅游休闲区等均吸引大批游客。
与此同时,广东丰富的夜间文旅产品为市民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助推夜游经济新增长。其中,中山影城花灯文化夜市打造沉浸式灯光秀,紫马岭公园水秀通过水幕电影和音乐喷泉的方式,汲取孙中山等当地文化元素,向游客、市民展示中山历史文化和城市风采。
长隆欢乐世界 图片来源南都
广州各区、文旅企业也推出各具特色的夜游主题活动,吸引市民游客专程前往“打卡”。国庆期间,长隆欢乐世界在夜间推出了“世界青春电音嘉年华”系列活动,活动涵盖了超大型幻彩灯光秀、异域风情时装秀、电音打碟、无人机烟火秀、高难度火舞秀等演出,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特别是年轻客群,打造出沉浸式体验。
成都:年轻游客关注度第一 夜游热度第一
据成都市文广旅局透漏,中秋、国庆长假8天,在多个在线旅游平台的多项排名中,成都均位居前列,火爆非常。其中,根据高德数据,成都假期夜游热度位居全国第一位。据测算,按可比口径,2020年“中秋”“国庆”黄金周全市接待总人数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0.4%,旅游收入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0.1%,其中重点景区接待游客764.83万人次。
图片来源成都发布
各类文化旅游民俗活动、演艺活动和节庆活动成为成都假日文化消费新增长点。假日期间成都市重要演出(300人次以上或商业演出)共计28个约258场。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导的草莓音乐嘉年华、仙人掌音乐节、CEA电音节等大型户外音乐节会演出,吸引游客约4万人次;以东郊记忆、梵木创艺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LIVEHOUSE内,举行各类演唱会6场;音乐剧方面,《今时今日是安仁》《金沙》等剧目持续上演,上座率创新近期新高。
图片来源成都发布
230余场次各类惠民音乐艺术活动和街头艺术表演也亮点纷呈。“蓉城之秋”作为成都城市音乐品牌,在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携手成华区政府、武侯区政府等共同举办了“小街巷、大艺术”猛追湾城市更新街巷艺术节、2020成都音乐坊音乐周等,为广大外地游客和成都市民呈现了露天音乐会、音乐剧街头快闪、文创市集、戏剧分享、映像特展等特色文旅产品,音乐与戏剧混搭、潮流与民乐跨界、街区与剧场联动,塑造全新的街区型艺术体验,覆盖文商旅体消费群体超80万人次。
图片来源成都发布
此外,各区(市)县也围绕假期主题开展包括“音约香城·乐创新都”街头音乐会、郫都区“走基层”万人赏月文化惠民演出、锦江区“不眠锦江·霓虹之光”、温江区光祈音乐节、新津县“中国新乡村天府音乐节”、邛崃市“南丝路·民谣音乐季”等惠民演出活动;宽窄巷、太古里、锦里、熊猫基地等19个客流量大、游客多的核心点位,开展街头艺术演出136场,累计吸引游客十万余人次驻足观看,并为艺人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