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穿梭到19世纪!欧洲博物馆数字化发展赋能文化遗产传承

迄今为止,欧洲有30%至50%的文化遗产实现了数字化。对于自然风光或地标性建筑,如老城或考古发现,这一比例甚至更低。文化遗产数字化——这意味着将艺术品转移到虚拟世界,以便在那里保存或研究它们。数字化工具涵盖了知识库、数据库、整个展览的VR模拟或建筑物的三维表现。即便艺术品被毁,它仍可以通过虚拟的方式继续存在。

01

博物馆的数字孪生

科技可以拉近艺术品与公众的距离。因此,德国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化方案来传播文化遗产,尽管这有时会给博物馆带来相当大的人力和技术挑战。在“博物馆4.0”联合项目中,德国近30家博物馆自2017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数字文化教育:他们正在开发、测试和评估数字应用的可能用途,以便将数字化融入博物馆的日常生活。例如,“数字孪生”使在线体验博物馆展览内容成为可能。

例如,在纽伦堡的日耳曼国家博物馆(德语区最大的文化历史博物馆),与位于图宾根的Acameo公司合作设计了一条虚拟导览路线。访客在云端步入六个常设展区:“乐器”、“1700年以来的服装”、“家具和农村生活用品”、“农舍”、“19世纪资产阶级艺术和文化”以及“工业博物馆与设计”。

这些馆藏所在的馆舍即将闭馆修缮,进行为期数年的翻新,之前的展区将被拆除,然后以全新的展览方案重新面世。通过虚拟游览,原先的常设展将继续在网上开放,即使它们不再作为真正的博物馆空间存在,人们也可以体验到它们的魅力。

有了数字孪生,具备未来视角的博物馆就可以通过3D网络、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针对其机构及其他有趣的地方实现简单和高难度的虚拟体验。基于激光雷达扫描、接口和媒体,为保护性收藏工作、策划虚拟体验和具有公共影响力的扩展现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博物馆之——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也有一个数字孪生。"我们使用一台扫描仪,利用激光技术对德意志博物馆进行三维测量,并同时通过多台360°摄像机进行记录。随后,这些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合并,创建出精确到厘米的德意志博物馆虚拟三维模型",德意志博物馆数字团队的科学历史学家马克西米利安·莱曼介绍道,“虽然博物馆的大部分区域是封闭的,访客仍然可以看到现代化改造前历史悠久的德意志博物馆的图像,包括矿井等亮点。”

在德意志博物馆的VR实验室,参观者现在可以借助VR眼镜在虚拟现实中体验德意志博物馆的藏品。在这个VR实验室空间中,可以了解到苏尔策兄弟的精密阀门蒸汽机是如何运作、奥托·李林塔尔如何驾驶李林塔尔滑翔机的。

02

云上博物馆

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使数据更容易获取。在德意志博物馆的数字网站上,馆藏、档案和图书馆的数据实现互通,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变得清晰可见。此外,德意志博物馆的馆藏也可在全球范围内在线查阅,供研究人员和感兴趣的公众使用。

这样做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无法参观博物馆的人也能从中受益。国际访客可以看到英文版,新的界面是无障碍的,并针对智能手机进行了优化。图片和元数据大部分都对公众开放,方便用户使用。开放的标准使得数据能够被发现、互联和交换。这样,全世界的公众和研究人员都可以使用这些数据。

纽伦堡日耳曼国家博物馆和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的项目表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可以助力实现多种目的,其中包括文化传播、数据分析和学术交流。"全面体验 "是对此类战略的命名,它将所有利益相关者聚集在一起,获得共同的数字化体验。

欧盟也在推行全方位战略:欧盟目前正致力于建立数字博物馆云,即欧洲文化遗产合作云。其目的是使欧盟各国的文化遗产专家能够跨学科合作,并能够使用现代数字工具。但是,研究和存档并不是唯一的目标:它还将有助于打击涉及濒危文化遗产的非法交易,降低接触文化遗产的门槛,并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这项欧洲倡议将促进研究人员、策展人和博物馆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以保护欧洲的文化遗产,为获取文化内容提供便利,并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这些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云计算还可以为小型博物馆和文化机构提供新的机会,在安全和专业的环境中推进数字化并开展联合项目。

*文章为光网号的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举报
展开阅读全文
0
赞赏
广告
{{moduleName}}
{{moduleName}}
{{item.NickName==''?item.UserCode:item.NickName}}
{{item.Like_quantity}}
{{item.Comment_content}}
{{formatDate(item.Addtime,"yyyy/MM/dd")}}·
回复
删除
{{item.NickName==''?item.UserCode:item.NickName}}: {{item.ReplyContent}}
查看全部{{item.ReplyNumber}}回复
暂无信息 快来说两句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