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文旅领域焕发出新的生机。非遗不再是静态的博物馆展品,而是全身心的沉浸体验。
其中,“非遗+剧本杀”将传统艺术与当代娱乐相融合,提供了全新的文化体验。通过融入木偶戏、皮影戏、京剧变脸等非遗元素,玩家不仅能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在游戏中感受到深度的文化教育。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非遗+剧本杀”已经成为文旅行业的一个亮点,具备巨大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
(图片来源:小红书)
“非遗+剧本杀”成功案例
01
浙江嵊州"百年商帮风云"
浙江嵊州崇仁古镇通过将18项非遗资源融入剧本杀,成功打造了一场生动的文化体验。
游客在解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接触到紫砂烧制、竹编技艺等传统技艺,还能在历史场景中“穿越”商帮风云。这种创新的互动方式,不仅增加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也提升了二次消费转化率。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国庆假期,参与剧本杀的游客停留时间从平均2.8小时延长至6.5小时,创下单日1.2万人次的客流纪录,其中Z世代占比达67%,非遗工坊手作体验套餐销售额突破80万元。
(图片来源:绍兴文旅发布)
除此之外,浙江省作为非遗资源丰富的地区,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不断探索创新的“非遗+剧本杀”,以推动非遗的保护与创新传承。在丽水松阳的“契约博物馆”,一支年轻的95后设计团队以明代的田契文书为灵感,创作了《寻银记》剧本杀体验。参与者需要通过雕版印刷技术复刻古代契约,并运用畲族彩带编织密码,最终在直播镜头前完成一场“白银归还”的仪式。活动期间,相关话题在抖音上的播放量突破2.3亿次,而衍生的“契约盲盒”文创产品更是在一周内售出超过5万件。
(图片来源:景观邦)
在杭州余杭径山村,宋代点茶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一场跨越时空的《茶圣对决》。游客通过AR眼镜扫描茶筅,触发全息影像,陆羽的数字化身会讲解斗茶规则,而茶汤沫饽的厚度则实时转化为游戏中的战力值。这种虚实融合的体验带来了显著的商业转化:2024年参与剧本杀的游客中,72%的人购买了茶礼盒,这一数据是传统展销模式的4倍。
(图片来源:余杭文旅)
此外,更具创新性的尝试正在数字化领域展开。乌镇推出的“非遗数字分身”系统,允许游客通过扫码召唤虚拟非遗传承人,获取个性化的剧本线索。2024年中秋期间,这一玩法使景区夜游人次同比增长210%,其中95后游客的比例首次超过50%。
02
广东信宜“怀乡起义·传递红色种子”
在广东茂名,一场别开生面的实景剧本游《怀乡起义·传递红色种子》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年龄层的参与者。这场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联合茂名文化企业及信宜榄雕非遗传承者共同打造的实景剧本游,巧妙地将红色历史与非遗榄雕技艺相结合,创造出一个穿越时空的文化剧场。
剧本游的背景设定在“怀乡起义”前夕,中共南路特委的情报密码遭遇泄露,起义迫在眉睫,急需新的信息传播途径。玩家们需在模拟的危机情境中,与NPC(非玩家角色)互动,通过智慧和团队协作解谜,穿梭于10个沉浸式关卡,寻找线索,保障起义信息的传递。
(图片来源:余杭文旅)
这些关卡不仅融合了榄核雕刻、打孔、编织中国结、毛笔临摹等传统文化技艺,还结合了党史知识竞答、情报解密等红色元素,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革命先辈斗争艰辛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和接触非遗与红色文化。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红色教育的刻板印象,使党史知识变得鲜活,更通过非遗榄雕的巧妙融入,点燃了文化与传承的新活力。
03
福建永定“守艺者联盟”
福建永定土楼推出的实景剧本杀活动,以民国手艺人身份带领游客体验银饰锻造等传统技艺。该项目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轻游客,通过沉浸式的互动体验,玩家化身民国手艺人,通过解谜银饰锻造工序、破解客家山歌密码来阻止技艺失传。游客不仅提高了对传统技艺的兴趣,还增加了文创产品的购买意向。数据显示,“守艺者联盟”实景剧本杀复购率比传统观光高47%。
(图片来源:永定新闻网)
“非遗+剧本杀”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01
“剧本杀+博物馆”,打造“文化IP”
国内最早出现的剧本杀游戏来自一档大型室内综艺《明星大侦探》,随后,各大博物馆纷纷加入了这一潮流。2018年,故宫博物院率先推出解谜类书籍《谜宫·如意琳琅图籍》,引起了热烈反响。2019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推出了解谜书籍《古董局中局:无尽藏》,同样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至此,“博物馆+剧本杀”的模式逐步得到完善和推广。
(图片来源:小黑探)
目前随着AR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应用,非遗文化焕发全新的生命力,将AR技术与非遗文化融合,将历史文物和文化故事融入剧本游戏中,创造全新的文化体验方式。
02
“剧本杀+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剧本杀作为一种角色扮演游戏,天然具备文化传播的功能。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凭借广泛的受众群体,极大地扩展了思想教育和文化传播的覆盖面,使教育对象不再局限于学生群体。例如,将宋锦文化融入剧本杀的剧情设计中,玩家以达成游戏目标为动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产生情感共鸣,从而领悟剧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图片来源: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
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推出的《第七档案室》“追踪者的倒计时”实景解谜活动,该项目以真实历史档案为背景,结合档案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等元素,让参与者在解谜过程中感受乐趣与成就感,同时深刻理解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助力包括宋锦文化在内的苏州丝绸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03
“剧本杀+多媒体技术”,提升沉浸式体验效果
在数字化时代,剧本杀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度应用,如VR、AR、XR等,剧本杀的沉浸式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
(图片来源:TimeOut上海)
以《运河迷踪》为例,该游戏利用VR技术还原了运河沿线的不同场景,让玩家仿佛身临其境。此外,借助全息投影技术,玩家可以直观了解宋锦织造技艺的发展历程;通过AR技术,玩家还能亲身体验部分宋锦制作工艺。这种操作简便、流程清晰的多媒体互动方式,不仅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和体验感,还激发了玩家对宋锦织造技艺的兴趣,进一步推动了宋锦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04
“剧本杀+文创”,推动宋锦文化产业的升级
剧本杀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互动形式深受年轻人喜爱,它本身是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文创产品。如今,剧本杀已逐渐进入文化领域,成为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推广文创产品的重要渠道。
(图片来源:长沙博物馆)
例如,长沙博物馆与湖南省茶叶博物馆联合推出的《法门梦影》,将茶道、香道、服饰等文创元素巧妙融入游戏剧情中,玩家在游戏结束后可根据兴趣购买相关文创产品。在宋锦文化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通过将宋锦元素融入剧本杀,玩家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深入了解宋锦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










